La Dolce Vita(《甜蜜的生活》),是意大利导演德里科·费里尼的经典作品,也是《环球》杂志记者在开罗一家甜品店发现的一款冰淇淋的名字。不过,我至今没有勇气一试:在埃及,吃名字里还带着“甜蜜”的甜品?算了吧半岛平台。
不是没有过惨痛教训。记者曾买过一种叫“卡塔伊夫”(Qatayef)的当地甜点,形状像饺子,白胖软糯,颇为可爱。虽然已知是甜品,但没料到它竟然甜得如此刚烈。一口下去,沁入牙髓的酸痛直冲云霄。
甜不甜,数据说话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经合组织)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粮农组织)联合发布的《2021~2030年农业展望》报告显示:2018~2020年,埃及每人年均糖消耗量为31.8kg,不仅远高于中国(11.1kg),甚至高于英国(27.9kg)和美国(30.9kg)等一干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嗜糖大国。
作为一个全国90%以上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,埃及的饮食文化深受其宗教的影响。而在世界主要原糖进口国中,穆斯林国家占很重。由于宗教食物里包含很多甜食,穆斯林国家对食糖的需求往往在节日庆典时达到顶峰。
记者刚来埃及时恰逢斋月。傍晚时分,经常能看到义工手提或肩扛一堆小包装果汁饮料,在马路上拥挤而缓慢的车流间灵活穿梭,免费发放给车主,供这些从黎明到日落还未进食的穆斯林信徒补充能量。
这些点心有多甜呢?我虽然没有勇气尝试,但也研究过不少食谱:除了添加坚果、葡萄干、奶酪、黄油、面粉等基本操作,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在最后耐心地告诉你要浇上浓浓的糖浆,“使其色泽晶莹透亮”。有多甜,大家可以自行想象。
说句题外话,在开罗街头随处可见的甜品店里,西式甜品和阿拉伯甜品往往各占“半壁江山”,都颇受消费者欢迎。这应该算是西方殖民者在这个曾经长期被殖民的国家留下的印记吧。
甜食让人愉快,但太爱吃甜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。高糖、高碳水的不均衡饮食,再加上缺乏运动,让肥胖和糖尿病成为了埃及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。
《202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》显示,埃及人肥胖率达32%,肥胖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七,阿拉伯地区第一。此外,根据nature middle east网站的一项调查,埃及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位列第一。而中东和北非地区本身就是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。
虽然埃及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糖摄入过量的问题,但一个悠久的民族习惯想要刹车可太难了。无论走进小卖部还是大型超市,总能看见蔚为壮观的满墙白砂糖包,等待着走进埃及的千家万户。
也正因为糖在埃及人生活中如此不可或缺,糖的供给对于政府而言属于粮食安全问题,是不绷紧神经守好,就容易出现社会危机的底线年,在经济衰退、美元短缺半岛注册、埃及镑暴跌、削减食糖补贴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,市场受到打击,食糖供给严重短缺,埃及全国多地出现“糖荒”。
“糖荒”引起老百姓严重不满。对此,埃及政府的回应是强烈谴责糖商私贩囤积居奇,甚至设立热线让市民举报“藏糖犯”。对此,埃及百姓的回应是网上流传起影片:青年在街头鬼鬼祟祟交易白糖,讽刺警方执法过严,视藏糖如藏毒。
这一段旧闻令记者十分惊叹,难免会把它和中国古代官府的打击私盐相联系。只能说,糖,在埃及的地位的确非同一般。
正如在“糖荒”期间一名接受新闻采访的小贩所言:“糖就和米、油、小麦一样,你不可能没有它。谁能没有糖而活?”
一个再没有观察力的人,只消在开罗待上三天就会发现,当地人非常爱喝茶。走在路上,经常会看见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埃及大叔,边大步流星,边稳稳端着一杯枣红色的茶。修鞋小贩,百无聊赖地边等客人,边时不时端起茶杯吸溜一口。晚上路边餐馆放球赛,粉丝们在进球欢呼之余,也不忘举杯痛饮一口那浓浓的糖茶。
是的,茶是埃及的国民饮料。一个寻常埃及人,每天泡个三五杯茶消磨时光,再自然不过。只是这每杯茶里,标准配置是放2~3匙糖,喝茶不加糖,埃及人见了也许会轻轻摇摇头,觉得并非正道。
“糖荒”风波过后,埃及政府痛定思痛,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国制糖产业的管控,不仅制定政策来规定甜菜、甘蔗和食糖的价格,对原糖和白糖进口征收关税,还拥有本国所有甘蔗厂,两家蔗糖精炼厂之一,以及6家专用甜菜厂中4家的多数股权。
此外,埃及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甘蔗、甜菜种植面积,提高食糖产量。今年8月份,埃及供应部郑重宣布,在增加甘蔗和甜菜的种植后,埃及的糖自给率已达到89%。
糖啊,在中国和埃及的饮食文化里竟然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地位和面貌。在中国,我们从小就会被教育,糖,是一种需要克制对待的食物:小朋友糖吃多了会蛀牙,大人糖吃多了会发胖,老年人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。
虽然少吃糖才是健康的,但当我们在把目光放至全球,爱吃糖似乎才是常态。这样想来,比起埃及这个国家有多爱吃糖,中国人为什么吃糖这么少,倒更像个真正的问题了。